第四百一十七章:大捷!蒋瓛抵达和林!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米阅小说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四百一十七章:大捷!蒋瓛抵达和林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一十七章:大捷!蒋瓛抵达和林!

  同时,视线忧虑看着城外。

  收回视线,一把拉过身边亲信千夫长,大声呼喊:“带着你的人,马上回城内,把能找到的马车,全都损毁!”

  和林能否守住,已经无法预料了。

  但他还要力所能及做点准备。

  明四皇子给步军装上车轮子的闪击战术,太厉害了。

  决不能让明四皇子偏师一路数万步军,全都装上车轮子!

  只要他把城内的马车损毁,至少还能拖延时间,为捕鱼儿海可汗主力争取时间,去歼灭明军主力!

  ……

  哈哈……

  丘福、朱能、朱橚率领四万大军,已经抵达城外北元军大营五百步左右了。

  都能清晰看到,大营内,恐慌景象。

  听着城头率先响彻天地的喊杀声,以及‘援军来了’的呼喊声。

  三人均都爽朗大笑。

  朱橚一边抽打战马,拼命加速,一边大声惊讶道:“四哥怎么这么会抓时机,他是怎么判断,是咱们?”

  丘福、朱能在策马奔冲中,全都笑了。

  不得不说,就如朱橚惊叹的。

  鬼老四太会捕捉战机了。

  这种动静。

  即便是北元军的增援。

  恐怕也会让鬼老四借了势!

  轰轰轰!

  前方爆炸声传来,冲在最前面的骑兵兄弟,已经用炸药包,在大营各处炸开几道缺口。

  “冲!”

  丘福大喊一声,随即一马当先,从缺口冲入大营。

  人匍匐在马背上,一手紧紧攥着马缰,抱着马脖子,另一只手,反手握刀,刀刃向前。

  所有将士冲入大营后,全都如同丘福。

  根本不看前方是否有北元敌军。

  脑海只有一个声音。

  冲!

  往前冲!

  用最快的速度,分多路,凿穿北元大营。

  绝不给北元军整顿集结的时间!

  纳哈出光着脚,衣衫不整站在帅帐前。

  绝望看着混乱的大营。

  他已经下了无数道命令,可营中慌乱惊恐的士卒,始终无法向他这边集结。

  目视所及。

  整个大营火光冲天。

  没有训练的牧民骑兵,如同无头苍蝇,到处乱窜。

  好不容易有人抢到一匹战马,也无心杀敌,拼命催马向大营四周奔冲。

  “王爷,王爷……”

  一名千夫长冲到纳哈出身边,哭着大喊:“组织不起来了,组织不起来了,王爷,咱们撤吧!撤吧!”

  纳哈出呆滞看着,摇了摇头,缓缓闭眼,艰涩道:“你们逃吧,本王逃够了。”

  他从大都撤退到辽东。

  从辽东撤回草原。

  现在都在蒙古人,存在百年的政治、经济中心了。

  还能撤退到哪里?

  他已经彻底没了精气神,继续战斗了。

  留下来,任凭明四皇子是杀是刮吧。

  年轻时,恰逢朝廷开始动荡飘摇。

  他一腔热血,想要为蒙古人的统治做点什么,同时,实现个人成就。

  败退辽东后。

  他想割据辽东,做个听调不听宣的土皇帝,野心勃勃。

  撤回草原。

  他也老了。

  只想为草原再做点什么。

  他这头老狼,已经为草原做了所有该做的。

  是时候,离开族群。

  让外面的野兽,撕咬吞食了。

  年轻时热血,壮年时野心勃勃,暮年时虽已无热血,却又有了点,不为私利的奉献。

  到如今。

  面对失败时。

  原来也并不难接受。

  格外坦然。

  甚至还少了煎熬,有种无法言语的轻松。

  “王爷……”

  听着呼喊声还在耳边催促。

  纳哈出扭头,看着这个忠心千夫长,笑笑,“你若想离开,还想有所作为,就去找马哈木吧,跟着马哈木……”

  他肯定,马哈木一定会逃!

  马哈木还年轻,有热血,有野心。

  绝不会留下来,做明四皇子的俘虏。

  也不会为了草原人的荣誉,白白战死在这里。

  千夫长摇头:“王爷不走,卑职也不走了!”

  ……

  内城。

  几条通道纷纷建功。

  在朱棣、谭渊、张武、徐辉祖等人亲自率领下,将士们涌入内城城头。

  海童拼命抽调兵力阻挡,为城内破坏马车的行动,争取时间。

  战斗从五更天,一直打到天亮尚未结束。

  海童从内城南门,被迫撤退到西城。

  陆军第一镇就这么点兵力。

  他坚信,只要他带着将士们坚持住,不崩溃,明四皇子绝不敢贸然带兵往城内冲!

  ……

  城外北元军大营。

  战斗渐渐平息。

  大量牧民骑兵,仓皇间逃窜。

  丘福、朱能、朱橚三人,看着穿戴整齐,站在他们面前的纳哈出。

  丘福盯着城头。

  战斗结束,他就派遣一步精骑往和林城方向冲去。

  可城头战斗还在焦灼。

  收回视线,落在纳哈出身上,“辽阳王,西蒙古之战已经没有必要了,再打下去,也是徒增我们双方伤亡,并不能改变战局走向了……”

  “我知道。”纳哈出点点头,深深看了眼丘福。

  这个明军将领,在辽东时声名鹊起。

  跟随中山侯汤和,把他赶出辽东。

  如今又遇到了。

  据说,大辽河卫就是按照明四皇子第一版兵书练得。

  “我可以配合你们,不过,你们要承诺,不在和林城内搞屠杀!”

  丘福三人相视一眼。

  朱橚笑道:“我是大明周王,朱棣是我嫡亲四哥,我在这里许诺,占领和林,至少你们不反抗,我们绝不搞屠杀!”

  这些都是四哥的俘虏。

  杀了多可惜!

  四哥治军向来严明。

  陆军第一镇每个将士,行军中都唱简易军歌。

  歌词里面,有一句,是这样唱的:报仇,只在战争进行时,战后杀俘,是对牺牲袍泽的羞辱。

  或许换成朝廷一些将领,一些军队。

  会战后杀俘。

  但四哥,以及陆军第一镇绝不容许这种事情。

  纳哈出狐疑看着朱橚,“周王能保证?此战,燕王的陆军第一镇,昨天被我们车轮战术进攻,损失不小!”

  陆军第一镇可是明四皇子朱棣的私兵。

  心头肉!

  他不信,明四皇子不会报复。

  他甚至已经做好,投降后被杀的准备。

  “我的要求不高,是我下令进攻陆军第一镇,陆军第一镇可以报复我,杀我,我希望周王能保证,燕王不杀害无辜草原百姓。”

  朱橚略微犹豫,点点头:“我可以保证,四哥绝不杀无辜百姓!”

  纳哈出这才同意。

  随着纳哈出出现在内城。

  海童为首,抵抗的元军,纷纷放下武器。

  和林城……

  终于被攻克!

  城内。

  元朝王庭。

  一栋栋经典的蒙古白色圆顶建筑。

  纳哈出陪着朱棣,一路来到一座金色穹顶的巨大建筑外。

  纳哈出介绍道:“这就是我们元朝最鼎盛时,议事的地方……”

  朱棣提步,走了进去。

  光洁的大理石地面。

  一根根金色圆木支撑穹顶。

  宽阔的空间内,摆放着一张张桌子。

  殿门正对面,是一把黄金打造的椅子。

  不出意外。

  蒙哥等人,当时就坐在那个位置。

  朱棣收回视线,好奇询问:“你们元朝的忽里台大会,就是在这里召开吗?”

  纳哈出盯着前面的黄金座椅,怔怔出神,“是,据说,那个时期的忽里台大会,整个大殿坐满了各色各样的人种、宗教使节,有中原代表,有牧守草原的一方之主,有极西之地的……”

  不过,那样的盛会,他也没见过。

  世祖忽必烈夺取权力,建立元朝后。

  蒙古人建立的其他汗国,就纷纷自立。

  拔都的金帐汗国虽然和托雷系关系不错,可中间也隔着几个对世祖忽必烈,不满意的汗国。

  ……

  朱棣认真听着纳哈出讲述蒙古内部的斗争。

  他始终都想,在大明,再现类似蒙古人忽里台大会这般盛会。

  留给中原的时间不多了。

  也就几百年。

  如果不能在这最后几百年,尽可能的吞下更多疆域、资源,往后就没机会了。

  朱棣转头,询问:“你了解蒙古,也了解中原,你说,我们大明有没有机会,再现你们蒙古人忽里台大会这般盛景?”

  纳哈出及身后海童等人,闻言纷纷愣怔。

  都被朱棣的野心惊呆了。

  他们蒙古人,也是出了成吉思汗这样的雄主。

  又有太多机缘巧合,才一路打下那么庞大的疆域!

  纳哈出率先回神,略微犹豫,反问:“燕王想听真话,还是假话?”

  朱棣笑笑,“当然是真话!”

  纳哈出看了眼跟随在朱棣身边的将领,“我们蒙古人,最开始,恐怕也未想过,能打下那么幅员辽阔的疆域,我们没有做好,统治这么大疆域的准备,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。”

  ……

  他们蒙古人根本不懂治理。

  也没做好这方面准备。

  ……

  “中原与我们蒙古相比,优势就是你们善于治理,可你们的劣势也很突出,你们的进攻性、进取心不强,太温和,好处是你们坚韧,你们总能凭借这份坚韧,保持族群以及文明的传承,最终还不断同化其他族群,草原这片土地,匈奴、突厥、契丹、女真、蒙古人先后起起落落,甚至压着你们中原打,可最终,我们一茬一茬的失败、消失……”

  他们则是太专注于弱肉强食。

  进攻性太强。

  坚韧不足。

  内在文明传承太单薄。

  匈奴人、突厥人其实并没有彻底灭绝。

  只是文明太弱。

  随着族群势弱。

  文明也被其他新的草原游牧文明吞并。

  变成新的族群罢了。

  “若是强行让你们温和的百姓,变得张牙舞爪,变得弱肉强食,向外进取、进攻、掠夺,后果我无法预料,未必就是好事,可能为你们的文明,带来巨大灾难……”

  朱棣认真倾听。

  不时点头。

  “辽阳王,你是担心我们中原吞并草原,所以才这样说吧?”朱橚突然反驳。

  纳哈出闭口不言。

  朱棣扭头瞪了眼朱橚。

  转头,笑着宽慰,“辽阳王,我相信你这番话,并不是担心我们中原吞并草原,所以故意危言耸听,任何一个,弱肉强食,失去道义,掠夺的民族,都不可能长久,因为人性会在掠夺中彻底沦丧……”

  一个民族人性的集体沦丧。

  一定是这个民族悲剧的开始。

  纳哈出诧异看着朱棣。

  没想到,朱棣竟然相信他。

  朱棣提步,一边在殿内领略这座宏伟宫殿,一边继续说:“可如果,我们换种方式呢?”

  “你们草原上,贵族高高在上,普通牧民,其实也就比你们的奴隶好一点点,说白了,与你们的牛羊也差不多了太多。”

  “我们中原的乡土村社、雇工身股制你们肯定听说过……”

  纳哈出等人默默听着,不时点头。

  “如果,我们以推行理想,以理想之名,对外扩张呢?你们蒙古人以长生天这种宗教之名,大杀四方,并未给你们统治下的百姓带来什么,无数血性的杀戮,恐怕你们麾下的将士,也对长生天有些质疑吧,难道长生天就是让他们不停杀戮、掠夺?”

  ……

  “如果我们把乡土村社、雇工身股制带到草原上,进行改造,使之适应草原,惠及无数百姓,再加上我中原文明先进厚重底蕴,以及我们善于统治的优势,对你们草原之民,我们不是单纯的掠夺者,我们是造福者。”

  “对我们的百姓,我们所行之事,是为了高尚的理想,是为了造福所有苦难生存的异域百姓。我们进取,但我们不会在战争以及杀戮中丧失人性,我们没有掠夺,草原或者其他异域已经创造的财富,我们只是把财富这块肥肉,创造的更大,我们从中拿走了一部分,我们和草原百姓共同分享。”

  ……

  当他站在如今这个位置上。

  越发明白,道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。

  看似不重要。

  实则,会对战略意图,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!

  纳哈出脸色变了又变。

  某刻,笑道:“燕王,这样的雄心伟略,你父皇有,还是你兄长,明太子朱标有?”

  这才是明四皇子畅想中。

  最不可逾越的一环!

  明皇朱元璋老了。

  恐怕没有这样的心气了!

  明太子朱标……

  他不认为,那位素有贤名,中原文人教导出来的大明储君,有这样的雄心壮志!

  而且,想要筹划如此伟大的壮举。

  也需要一个伟大,且有惊世才华的人物!

  明四皇子是有这样的才华。

  可他只是大明的四皇子罢了。

  朱棣笑笑。

  父皇、大哥不做。

  雄英肯定会做!

  雄英是他亲自教导培养,成长起来的。

  朱棣转身看着纳哈出,“我不会杀俘,你辽阳王我也不会杀,战争不是私仇,我以及我麾下将士,都有一条身为军人,最起码的底线。”

  “辽阳王,你了解中原、更了解你们蒙古,我希望,接下来,你能带着我们俘虏的贵族,客观公正整理你们蒙古人史料,成吉思汗如何以长生天之名,横扫四方,你们蒙古人又是为何,迅速衰落……”

  大明也有这些史料。

  可那是中原读书人,站在中原角度,观察编写的。

  不准确。

  他需要,一群元朝遗老遗少,对蒙古人失败,痛定思痛的反思。

  纳哈出、海童等人错愕看着朱棣。

  没想到,朱棣竟然不杀他们。

  还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!

  同时,也明白,朱棣并未放弃,以理想之名,横扫四方的畅想。

  留着他们,让他们客观公正整理蒙古人兴亡史,其实就是想从中吸取经验教训。

  毕竟,当今世界,除了蒙古人,再无任何一个族群,统治过这么庞大的疆域。

  朱棣笑笑,“你们猜得不错,不知,愿不愿意跟着我出海,用你们的余生,来做这件事?”

  这些人,留在大明,不被重视,价值根本无法挖掘出来。

  还不如,他直接带着出海。

  后世,那个横跨欧亚的庞然巨物。

  为何能鲸吞如此庞大的疆域,而未分崩离析?

  这个庞然大物,一直不被西方接受,认为他们是白皮黄心的蒙古种。

  其实这种说法也没错。

  这个庞然大物,被蒙古人统治数百年。

  吸取了蒙古人的经验教训和优点。

  不管大明要不要以理想之名,横扫四方。

  他都要在海外做这件事。

  他也特别需要借鉴这些经验教训。

  不能完全闭门造车。

  要知道,现在制定的一些同化政策,都是他们这群人,模拟推演出来的。

  “诸位,愿不愿意,给我一句准话,将来,只要我认为时机合适,你们还有带兵机会,也还有做事的机会。”

  闻言,纳哈出等人相互对视。

  下一秒,纳哈出郑重一拜。

  他同意了。

  他倒要看看,这位明四皇子,将来会走到哪一步!

  海童以及其他被俘的蒙古贵族,纷纷郑重一拜。

  嗒嗒嗒……

  朱棣唇角笑意一闪而逝时,急促脚步声传来。

  徐辉祖脸色难堪,快步走来,狠狠瞪了眼海童,咬牙道:“姐夫,参谋团刚刚去调查统计才发现,城内大部分马车,都在破城前,被海童下令损毁了!”

  纳哈出错愕看向海童,担忧一闪而逝,随即看向朱棣,“燕王……”

  朱棣看着海童,抬手制止纳哈出,“战争进行中的行为,我不会在战后迁怒。”

  话罢,转向徐辉祖,“尽可能搜集完好的马车,同时,命令随军工匠,修复被损毁的,他们仓皇损毁,肯定不可能毁坏的很彻底,应该能修复。”

  海童抬头,看着朱棣,“王爷为何要驰援明太子?若是大明二十万主力精锐出事,明太子出事,你父皇也年迈了,需要为大明选一个能稳定江山,且带领大明,闯过风雨飘摇时期的储君……”

  在他看来。

  若是朱标真出事。

  大明皇帝真的很有可能,放弃太子一脉,以及秦王、晋王。

  而选明四皇子。

  如此,明四皇子以理想之名,横扫天下的雄心壮举,就有实现的可能了。

  刹那间,整个殿内,安静的落针可闻……

  ……

  于此同时。

  一路循着朱棣踪迹,追查的蒋瓛,总算找到了徐达,正在跟随徐达统帅的步军,拼命赶往和林……

  蒋瓛十分犹豫。

  他希望朱棣战败。

  乃至战死。

  可朱棣死,他的脑袋也保不住。

  尤其,他已经从徐达口中知晓,太子如今的处境,还要朱棣去救援。

  可朱棣打下和林,这份捷报传回金陵……

  他不敢想象……

  求月票、推荐票、追订、全订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my11.cc。米阅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my11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